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在王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在王官」是指春秋時代以前學術和教育完全由政府掌管的情況。我國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文化學術人員即包括在政府官員之中,種種文獻和資料也是由政府掌管,學術的內容往往就是歷代典章制度和本朝禮法律令的研究,教育的目的則只在養成貴族子弟未來參與政治的能力。因此,所有的學術和文藝教育只行於貴族階層,民間則僅有農工技藝的傳承。由於政教不分,西周的學校就設在重要的政治場所中,像天子之學「辟雍」和諸侯國學「泮宮」,既是學校,也是舉行祭禮,誓師、獻俘、勞軍的場所。而負責執行禮儀、掌管禮器的司樂、司成、禮官,和掌管政令禮制典籍的史官、司書等文化官員,也兼任國學教師的工作,形成所謂「官師合一」。兩者之間,有互為表裡的關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在王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