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鴨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巴鴨
英文名: Anas formosa
描述:
屬於小型水鴨,具有鮮明的臉,雌雄鳥異色。雄鳥的繁殖羽,由喙基經額至頭頂、後頭為一黑褐色帶,兩側有一白色弧狀線,眼以下至喉有一黑色橫紋,眼後有兩條黑色弧狀紋,其一經耳彎向前下方至喉部,另一彎向後頭,臉部在橫紋前後均為黃色,除了弧紋之間為綠色,頸上方還有一白色環紋,肩上、胸側及腋部鉛灰色,胸前紫灰色而有黑褐色斑點,肩羽內側數枚如長鐮刀狀,中間黑褐色,上下各有白及栗色羽緣,背、腰及尾羽灰褐,腰側有新月形白斑,下胸及腹面乳白色,尾下覆羽栗色而有黑邊。雌鳥全身大致褐色,有黑褐色斑點,嘴基部內側有一白色圓斑。雄鳥的非繁殖羽與雌鳥近似。飛行時,初級飛羽褐色,翼鏡黑、綠相間,上緣褐色、下緣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蒼灰色。
分布:
主要於西伯利亞接近水域的開闊草原繁殖,築巢於苔蘚密布、長有柳及落葉松的高地濕地。主要度冬區為南韓、日本及中國。台灣出現於台北淡水河流域、大安公園、大直、內湖、田寮洋、金山,台南四草,宜蘭五十二甲、無尾港、塭底、興南大橋、羅東,花蓮玉里、秀姑巒溪、花蓮溪口,桃園觀音,新竹港南,嘉義東石,以及離島澎湖、金門、烈嶼等地皆有發現紀錄。
作者: 方偉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