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拙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ˊㄅㄣˋㄅㄨˋㄌㄧㄥˊㄏㄨㄛˊㄩˇㄑㄧㄠˇ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ㄅㄣˋㄓㄨㄛˊ」、「ㄕㄡˇㄓㄨㄛˊ」、「ㄋㄨㄥˋㄑㄧㄠˇㄔㄥˊㄓㄨㄛˊ」。
  2. ㄑㄧㄢㄔㄥㄗˋㄐㄧˇ˙ㄉㄜㄖㄨˊ:「ㄓㄨㄛˊㄐㄧㄢˋ」、「ㄓㄨㄛˊㄗㄨㄛˋ」、「ㄓㄨㄛˊㄐㄧˋ」、「ㄓㄨㄛˊㄐㄧㄥ」、「ㄓㄨㄛˊㄓ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1. 愚笨、不靈活。與「巧」相對。
    【例】笨拙、手拙、弄巧成拙
  2. 謙稱自己的。
    【例】拙見、拙作、拙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形]
1.愚笨、不靈活。如:「笨拙」、「手拙」、「弄巧成拙」。
2.謙稱自己的。如:「拙見」、「拙作」、「拙計」。
3.古樸的、未加修飾的。如:「古拙」、「樸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愚笨、不靈活。如:「笨拙」、「手拙」、「勤能補拙」。《說文解字.手部》:「拙,不巧也。」《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 我的、自己的,為自謙之詞。如:「拙見」。《儒林外史》第四○回:「武書道:『……拙作過蒙稱許,心切不安。』」

3. 質樸、未加修飾。如:「古拙」、「稚拙」。《韓非子.說林上》:「巧詐不如拙誠。」《宋史.卷三三八.列傳.蘇軾》:「近歲樸拙之人愈少,巧進之士益多。」

4. 坎坷、不順利。《舊五代史.卷一四九.職官志》:「前王之法制罔殊,百代之科條悉在,無煩改作,各有定規,守程式者心逸日休,率胸臆者心勞日拙。」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遠在玉門關,空學的兵書戰策,爭柰運拙時艱,淹留在此去住無門。」

注音: ㄓ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