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瀼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rángr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áng
解釋:
參見「瀼瀼」條。
注音:
漢語拼音: ràng
解釋:
[名]
山間的溪流通到江裡去的,蜀人多稱為「瀼」。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瀼,夔州澗水橫通山谷間,市人謂之瀼,居人分其左右謂瀼東、瀼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ㄤˊ

1. 露濃貌。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新附》:「瀼,露濃皃(貌)。」《玉篇.水部》:「瀼,露盛皃(貌)。」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風雨秋堂套.醉太平〉曲:「恨程途渺茫,更風波零瀼,我這裡千回百轉自徬徨。」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屋瓦自驚天自笑,丹毫圓折露華瀼。」

2. 波浪開合貌。《文選.卷一二.賦.木華.海賦》:「驚浪雷奔,駭水迸集,開合解會,瀼瀼濕濕。」唐.李善.注:「瀼瀼濕濕,開合之貌。」

㈡ㄖㄤˋ

1. 山間溪流流通入江者,蜀人多稱為「瀼」。《正字通.水部》:「瀼,夔州澗水橫通山谷間,市人謂之瀼,居人分其左右謂瀼東、瀼西」。唐.元結〈瀼溪銘序〉:「瀼水夏瀼江海,則百里為瀼湖,二十里為瀼溪。」宋.陸游《入蜀記》卷六:「土人謂山間之流通江者曰瀼。」

2. 水名。瀼水分西瀼、東瀼,又稱大瀼。均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境。

㈢ㄋㄤˇ

水流貌。《集韻.上聲.蕩韻》:「瀼,水流皃(貌)。」晉.木華〈海賦〉:「涓流泱瀼,莫不來注。」

注音: ㈠ㄖㄤˊ ㈡ㄖㄤˋ ㈢ㄋ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瀼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