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聿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筆。
    【例】黃聿、舌聿之利
  2. 助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例】聿求元聖,與之戮力。(《書經.湯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筆。《說文解字.聿部》:「聿,所以書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秦以後皆作筆字。」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咸執牘聿,至于祠下。」
2.姓。如商代有聿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助]
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傅毅傳》:「二志靡成,聿勞我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潦草從事、隨意塗抹。
  2. [[動] ] 沾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