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誥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o
解釋:
  1. 在上位的人告諭在下位的人。
    【例】誥誡
  2. 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
    【例】康誥、洛誥、酒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o
解釋:
[動]
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名]
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如:「康誥」、「洛誥」、「酒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上位者告諭下位者。《說文解字.言部》:「誥,告也。」清.段玉裁.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以此誥為上告下之字。」《易經.姤卦》:「《象》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南史.卷三四.列傳.顏延之》:「閑居無事,為庭誥之文以訓子弟。」

2. 文體名。古代用以告誡他人之文,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之專用文體。《書經.康誥.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注音: ㄍ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