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ㄢˇㄖㄨˊ:「ㄎㄢˇㄈㄚ」、「ㄈㄚㄇㄨˋ」。
  2. ㄓㄥㄊㄠˇㄖㄨˊ:「ㄓㄥㄈㄚ」、「ㄊㄠˇㄈㄚ」、「ㄅㄟˇㄈㄚ」、「ㄉㄤˇㄊㄨㄥˊㄈㄚㄧˋ」。
  3. ㄗˋㄎㄨㄚㄖㄨˊ:「ㄈㄚㄕㄢˋㄌ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砍。
    【例】伐木、砍伐
  2. 征討、攻打。
    【例】討伐、北伐、弔民伐罪
  3. 自誇。
    【例】願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4. 功績、功勞。
    【例】勛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砍。如:「伐木」、「砍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2.征討、攻打。《左傳.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3.自誇。《論語.公冶長》:「願無伐善,無施勞。」《淮南子.脩務》:「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
4.割除。《聊齋志異.卷一.嬌娜》:「然症雖危,可治,但膚塊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
[名]
1.功績、功勞。《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資治通鑑.卷九七.晉紀十九.穆帝永和元年》:「今戎事方興,勛伐既多,官未可滅。」
2.媒人。《儒林外史》第六回:「周親家家,就是靜齋先生執柯作伐。」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跨越。
  2. [[動] ] 邁開步伐地走。
  3. [[名] ] 腳步。
  4. [[量] ] 計算步伐的單位。
  5. 大步跨過
音讀: hu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