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岩壁微泥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Cephalobyrrhus latus Pic, 1923 岩壁微泥蟲 微泥蟲科(Limnichidae)全世界已知有37屬380多種,分布在澳洲以外的各大陸。小型甲蟲,體長在1cm以下,體型為卵形或常橢圓形,背方隆起而腹面較扁平,背方覆有半直立的短毛;頭部的面部朝下,可以大部份縮入前胸的腔穴中;觸角絲狀,等於或長於頭寬。足細長,有些類群具有跳躍的能力。六足收縮時可密貼於身旁。棲息地常和水域有關或較潮濕的環境,例如林下落葉層、河岸、礫灘、沙灘,有的種類甚至出現在潮間帶的礁岩上。幼蟲可能取食藻類或苔蘚。 臺灣目前記錄6屬6種,本種是當中體型最大的,體長約3–4mm,身體呈長橢圓形,比起其他種類,身體較扁平而觸角和足顯得較長。頭的面部略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呈梯形,翅鞘上有由白色毛叢形成的斑紋。 臺灣特有種,廣泛分佈在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成蟲常可見成群聚集在流水岩壁上或附近,遇到驚擾會快速飛離。
知識 1:
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岩壁微泥蟲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微泥蟲科
中文亞科名: 頭微泥甲亞科
拉丁種小名: latus
拉丁亞科名: Cephalobyrrhinae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Limnich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屬名: Cephalobyrrh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鞘翅目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岩壁微泥蟲
英文名: Cephalobyrrhus latus
描述:
本種是本屬當中體型最大的,體長約3–4mm,身體呈長橢圓形,比起其他種類,身體較扁平而觸角和足顯得較長。頭的面部略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呈梯形,翅鞘上有由白色毛叢形成的斑紋。
分布:
臺灣特有種。
作者: 鄭明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