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主旋律索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matic Index
作者: 黃慕萱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主旋律索引可以說是為音樂家、作曲家和音樂愛好者所設計之特殊功能索引。由於樂迷們記得的往往是樂曲的旋律而非樂曲的名稱,再加上樂曲的特色通常決定於組成它的旋律,因此以旋律來區分不同的樂曲是相當自然且普遍的一種現象。這種依主循律之規律所編製的樂曲索引,一般稱之為主旋律索引。
  編製主旋律索引時,通常都是以一個作曲家為範圍,例如音樂大師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巴哈樂曲索引(Melodic Index to the Works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就是根據巴哈作品的主旋律來編製索引。使用上述巴哈樂曲索引時,樂迷們只要知道樂曲前三個音節的旋律,就可以找出此樂曲是出於巴哈的某一首樂曲。一般而言,主旋律索引將旋律的規律分類依Harold Borko與Charles Bernier的[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可分為:
  
  將上述6種旋律更進一步複分可以得到842種不同的旋律。一般而言,每種旋律最多可再細分為7種旋律,而此7種旋律至多又可再次細分為7種旋律。至於較為複雜之主旋律C、D、E、F,則可以加入若干音節做更進一步的細分。
  事實上,主旋律索引在區分不同樂曲上常採用不同的方法。在巴羅(Barlow)和馬金斯坦(Morgenstern)所編纂的音樂旋律字典[A Dictionary of Musical Themes]中,樂迷們就必須將原樂曲改為C大調或是C小調的旋律,然後再依據主旋律的規律找出樂曲名稱和作曲家。
  由於主旋律索引有各種不同的編纂方式,在電腦及影像聲音處理等高科技持續發展下,很可能成為樂曲索引的新寵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主旋律索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