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棄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qì |
解釋:
不求上進,自我捨棄。如:「自暴自棄」。《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清.張爾岐〈辨志〉:「故人之漫無所志,安居飽食而已者,自棄者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elf-Renunciation |
作者: | 徐宗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棄是宗教團體中的修行者,為了不受社會惡劣環境影響個人追求心靈的淨化,而採取的一種行為。大體而言,採取自棄行為的信徒會遠離社會,認同於神的王國或淨土,過著隱居式的生活,如基督宗教的修道院生活方式或苦修獨居方式,皆含有自棄的意味。就教育的意義而言,自棄意謂著個人在期望避開不良環境的影響下,能夠有著理想的自我發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