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ㄒㄩㄥㄩㄥˇ:A>ㄕㄨㄟˇㄕˋㄕㄥˋㄉㄚˋㄖㄨˊ:「ㄢˋㄔㄠˊㄒㄩㄥㄩㄥˇ」、「ㄅㄛㄊㄠˊㄒㄩㄥㄩㄥˇ」。B>ㄩㄥˇㄐㄧˇㄖㄨˊ:「ㄖㄣˊㄔㄠˊㄒㄩㄥㄩ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ōng
解釋:
  1. →洶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ōng
解釋:
參見「洶動」、「洶涌」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流騰涌貌。如:「洶涌」、「洶洶」、「洶湧」。《說文解字.水部》:「洶,涌也。」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涌彭湃。」《楚辭.劉向.九歎.逢紛》:「波逢洶涌,濆滂沛兮。」《三國演義》第六六回:「忽然江上猛風大作,白浪掀天,波濤洶湧。」

2. 形容氣勢盛大。如「洶涌」、「洶湧」。唐.黃滔〈融結為何嶽賦〉:「剛柔隨之而洶湧,嗜欲繼之而隆崇。」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努目向人,勢甚洶湧。」。

3. 喧擾騷動。如「洶動」。《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每將興工,市肆洶動,公私騷然。」《聊齋志異.卷一.偷桃》:「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洶動,亦不聞為何語。」《二十載繁華夢》第九回:「及到了門前,已聽得樓上人聲洶湧,巴不得三步登到樓上。」

注音: ㄒㄩ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