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悻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ì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ìng |
解釋:
[形] 1.參見「悻悻」條。 2.任性、固執。唐.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誌〉:「盪莽狠悻,道之非耶?」宋.蘇軾〈次韻答章傳道見贈〉詩:「仄聞長者言,悻直非養壽。」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憤恨、惱怒。《說文解字.心部》:「 2. 怨懟。《玉篇.心部》:「悻,怨也。」 3. 剛愎、固執。唐.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誌〉:「盪莽狠悻,道之非耶?」宋.蘇軾〈次韻答章傅見贈〉詩:「仄聞長者言,悻直非養壽。」 |
|
注音: | ㄒㄧㄥ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悻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