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伊薩貝爾個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sabell Case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伊薩貝爾是美國一個聾啞母親的私生女;伊薩貝爾出生後,母女二人被其家人鎖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關了六年半,一九三八年被人發現,才把她們放出來。
  伊薩貝爾被放出來時,不會說話,不知道玩玩具;她的語言測驗和非語言測驗的成績都是零分。幫助她復健的兩位醫師,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才使她發出一個簡單的聲音;兩個多月以後,才會說較完整的句子;九個月開始讀書和寫字,學習算術的加法,加到十的運算;三十個月(兩年半)後,她的智商測驗成績就很正常了。
  不過,跟伊薩貝爾一樣做復健的兒童,雖然不是沒有,但是有許多接受同樣治療的兒童,特別是發現時年齡較大的兒童,卻不能完全恢復。
  伊薩貝爾個案顯示:伊薩貝爾所幸被發現得較早,如果再晚一、兩年才被發現,在語言學習及各方面的學習,就很難復原了。有些個案,受到嚴重文化剝奪的兒童,發現得晚,就不易復原,尤其是超過十歲以上的兒童就更不容易復原。因此與文化隔離的兒童及早發現,對於兒童的語言學習的復原很有幫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伊薩貝爾個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