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ˇㄒㄧㄠˇㄏㄞˊㄉㄨㄥˇㄕˋㄊㄧㄥㄏㄨㄚˋㄅㄨˋㄔㄠˇㄋㄠˋㄖㄨˊ:「ㄍㄨㄞㄅㄠˇ˙ㄅㄠ」。
  2. ㄘㄨㄥㄇㄧㄥˊㄐㄧㄌㄧㄥˊㄖㄨˊ:「ㄕㄤˋㄧˊㄘˋㄉㄤˋㄒㄩㄝˊㄧˊㄘˋㄍㄨㄞ。」
  3. ㄅㄨˊㄕㄨㄣˋㄅㄨˋㄏㄜˊㄒㄧㄝˊㄖㄨˊ:「ㄍㄨㄞㄌㄧˋ」、「ㄇㄧㄥˋㄩㄣˋㄍㄨㄞㄔ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i
解釋:
  1. 懂事、聽話。
    【例】乖巧
  2. 聰明、機伶。
    【例】乖覺
  3. 違背、不合。
    【例】乖戾、乖張
  4. 分離。
    【例】乖別、乖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i
解釋:
[形]
1.彆扭、性情怪異。如:「乖僻」、「乖戾」。
2.形容懂事、聽話。如:「乖巧」、「這孩子真乖!」
[動]
1.違背、不合。如:「名實相乖」。唐.韓愈〈五箴.行箴〉:「行與義乖,言與法違。」
2.分離。《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國。」《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鸞鳳久乖,圓在今夕。」
[名]
聰明、機伶。如:「賣乖」、「上一次當,學一次乖。」《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來如此!這樣辦法,俺也學著個乖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a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形容懂事、順從。
  2. [[形] ] 彆扭、性情怪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不合常理之行為。如:「乖僻」、「乖戾」。《說文解字.部》:「乖,戾也。」

2. 違背、不合。如:「名實相乖」。《廣韻.平聲.皆韻》:「乖,暌也。」《左傳.昭公三十年》:「楚執政眾而乖,莫適任患。」唐.韓愈《五箴.行箴》:「行與義乖,言與法違。」

3. 分離。《廣韻.平聲.皆韻》:「乖,離也。」《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國。」《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鸞鳳久乖,圓在今夕。」

4. 聰明、機伶。如:「賣乖」、「上一次當,學一次乖。」《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來如此!這樣辦法,俺也學著個乖了。」

5. 懂事、聽話。如:「這孩子真乖!」《西遊記》第三八回:「我不如你們乖巧能言,人面前化得出齋來。」

注音: ㄍㄨㄞ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乖巧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