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相 - 教育百科
ˊ
ˋ
shí xi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xiàng
解釋:
佛教上指現象的本質、真實性。《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也作「法性」、「真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實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纓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相,本義為本體、實體、真諦、真相、本性等,意指萬事萬物真實不虛的體性;在佛教中,又可作真如、法界、法性、空等。實相為佛教之宇宙存有論,與說明宇宙現象的緣起論看似相對而實有密切關聯。在佛典中,華嚴、般若、法華、維摩等經及中、百、十二門、成實、成唯識論等論,都是在闡明諸法實相的典籍。在宗派方面,則成實、三論、天台、華嚴、禪、法相諸宗均無不著重說明諸法實相。
  緣起是佛教的宇宙現象論,但是緣起的本質如何?其體性如何?這是屬於實相論的問題,所以實相和緣起是一體兩面,同時也是一貫且相互依存的問題。
  如以三法印而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無非在說明一切現象緣起無自性即空的道理,即所謂無常無我,其本質即是「空」。換句話說,「空」就是一切事物現象的如實相;從境界上言,就是涅槃寂靜。所以原始佛教的法印和大乘佛法的一乘實相印是同一旨趣的;只是原始佛典中,實相一辭的意義,多作無為、法性、勝義、空等。
  此外,在佛教發展過程中,由於見解體悟之不同,以致於大小乘各宗派對宇宙人生的實相有著不同的觀點。如在小乘佛教時代,即有幾種不同的實相論;(1)三世實有說,如犢子部、正量部等;(2)過未無體論,如經量部、法藏部等;(3)現法假實說,認為現在法有假有實,五蘊為實,十二處、十八界為假,如說假部;(4)俗妄真實說,以世間法為假,出世間法為實,如說出世部;(5)我法俱空說,如大眾部、成實論者等。
  在大乘佛法中,對實相論特別有發揮者有唯識宗、三論宗和天台宗。唯識宗以三性和三無性之空有無礙之中道為諸法實相;三論宗以不礙緣起之畢竟空一即八不中道為實相;天台宗則以三諦(空、假、中)圓融為諸法實相。
  總之,代表佛教的宇宙本體論-實相論,如同緣起論一樣,具有其原始的根本內涵及隨著佛法的流傳而有著不同的思想理論;這些不同的思想理論,往往是構成各宗派的獨特精神所在。然而,就實相論來說,各宗派卻都是不離空有--本體和現象的圓融一致性的原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