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佻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o
解釋:
  1. 態度輕薄、不莊重。
    【例】輕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o
解釋:
參見「佻佻」條。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o
解釋:
[形]
輕薄、不莊重。如:「佻㒓」、「輕佻」。《資治通鑑.卷五九.漢紀五十一.靈帝中平六年》:「帝以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協。」
[動]
竊取。《國語.周語中》:「而卻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不亦難乎?」《抱朴子.外篇.刺驕》:「或佻竊虛名,而躬自為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ㄧㄠ

1. 輕薄、不莊重。如:「佻達」、「輕佻」。《說文解字.人部》:「佻,愉也。」《廣韻.平聲.蕭韻》:「佻,輕佻。」《字彙.人部》:「佻,輕薄。」《韓非子.詭使》:「損仁逐利謂之疾,險躁佻反覆謂之智。」東周戰國.屈原〈離騷〉:「余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狐疑兮。」《資治通鑑.卷五九.漢紀五十一.靈帝中平六年》:「帝以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協。」

2. 竊取。《國語.周語中》:「而卻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不亦難乎?」《抱朴子.外篇.刺驕》:「或佻竊虛名,而躬自為之。」

㈡ㄊㄧㄠˊ

獨行貌。《廣韻.平聲.蕭韻》:「佻,獨行皃。」《詩經.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注音: ㈠ㄊㄧㄠ ㈡ㄊ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