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地頭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dì tó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tóu
解釋:
  1. 當地、本地。
    【例】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好漢不吃眼前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地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tóu
解釋:
1.當地、本地。如:「看他熟諳本地的風土掌故,想必是這地頭的人吧。」《醒世姻緣傳》第九○回:「央胡無翳到臨淸買地頭生藥,合了丸散,要捨藥救人。」
2.處所、住址。《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伯臯問著北來的浙江人,沒有一個曉得他的。要差人到浙江問他家裡,又不曉得他地頭住處。」
3.目的地。《西遊記》第九三回:「還未到地頭,又不曾見佛取得經回,是何來之喜?」《官場現形記》第一三回:「倘若早到地頭一天,少在船上住一夜,他們就少賺兩個錢。」
4.方面。《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這個道理,各自有地頭,不可只就一面說。」
5.田地的兩端。《齊民要術.卷五.種紅藍花及梔子》:「但駕車地頭,每旦,當有小兒僮女百十餘群,自來分摘。」
6.書頁下端的空白處。如:「這書地頭留得太窄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地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ē-thâu/tuē-thâ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地方。
  2. [[名] ] 地盤。指所占有的地盤或控制的勢力範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地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地界地盤地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