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健康危險因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isk Factors for Health
作者: 陳政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健康危險因子又稱危險因子,係指和疾病發生機率增加有關的屬性或暴露。危險因子不一定就是病因,有人稱之為危險標誌(risk marker)。在病因學探討上,常會面臨到難以判定危險因子是否為致病因子的困擾。例如鼻咽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是EB病毒,但是EB病毒感染是否為鼻咽癌的病因,仍無定論。雖然危險因子並不完全是病因,但卻有助於高危險族群之辨認,促進篩檢工作之推展。
  危險因子的探討,可以循下列的途徑來進行。首先根據臨床觀察、基礎實驗或社區調查發現某危險因子可能和疾病的分布狀況有關,進而建立流行病學假說;再按照不同的流行病學研究設計嘗試否證假說;如果多項的否證努力,都未能推翻假說,則該危險因子和疾病有關的可能性也就相對的提高。
  茲將臺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的危險因子臚列如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健康危險因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