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僧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êng Wu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種。僧舞起源極早,於韓國高麗(1392∼1897)時代即產生,為宗教舞蹈之一種,其特色係由出家人擔任舞蹈之演出,此類舞蹈之產生多為僧侶為教化民眾或為宗教儀式中的一部分。僧舞出現在不同的宗教中,目前所知在伊斯蘭教和佛教中皆曾見之。伊斯蘭教中的土耳其人持缽跳《托缽僧舞》;佛教中有韓國世祖時代於舞台佈置香山、池塘、蓮花並翩翩起舞的《蓮花臺舞》;日本佛教僧侶一面念佛一面詠唱和讚,舞之蹈之統稱為《念佛誦》、《念佛躍》、《誦念佛》、《踴躍念佛》、《歡喜念佛》。大陸敦煌地區的盂蘭盆會,由一位和尚頭戴蓮花形的帽子,手持錫杖,拿響杯,代表穿過地獄和強迫魔鬼打開關押囚犯牢門的《地藏菩薩》,是一種超渡亡靈近似巫舞的法事舞蹈;臺灣在1996年由佛光山妙啟法師編創的《伽藍僧舞》,是佛光山叢林學院十六位比丘尼持錫杖和缽顯現出家人威儀的《僧舞》,於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開啟臺灣僧舞正式搬上舞台為弘揚佛法而表演之先例。
參照:
《佛光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中國寺廟與文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僧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