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基督教兄弟會的教育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ucational System of Institute of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ity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基督教兄弟會於一六八四年,由拉沙爾(Jean Baptiste de La Salle, 1651~1719)創立;這個教會的最大特徵,是以苦行主義的靈修精神著稱,以積極推展教育事業,達成培植教會人才及教化世人的目的,樹立其反宗教改革的新形象。該會辦理教育事業,不同於當時其他的教派,它辦學嚴格,教育系統完整,又創設一所師範學校,注重師資的培育。
  該教會辦理教育的重點,注重小學教育;在穩固小學教育之上,擴大至中等職業教育,再向上發展至中學及學院的高等教育。該會辦理初等教育之始,旨在提供農工階級貧苦兒童的免費教育,發揮教會的精神與特質。其次為適應當時社會實際需要及教化世道人心,又辦理寄宿學校、工藝學校、感化學校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而為培植人才,以加強中等教育的學識基礎,擴大辦理大學及技術、商業與專門教育。
  由於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所在,有健全師資才會辦好學校教育。因此該教會完整的教育系統,是自設師資培訓機構,以其良好的師資,從事所經營的學校教育,自然能夠達成辦學的宗旨與任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督教兄弟會的教育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