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像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olodiagram
作者: 陳元方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全像圖係由 Abramson 提出,用於描述及評估全像及全像干涉術的一個位置圖及觀念。全像圖如附圖所示。它包含了一組以點 S 及 H 為焦點的橢圓,其中 S 代表光源的位置;H 為全像片上的一個觀看點;這些橢圓是由等光程 (S 經由物點 O 到 H)之各個點 O 所組成。另外一組 K 的圓孤則是由等角∠SOH之各個 O 點所形成;若令α角等於 1/2∠SOH,則 k 值等於1/cosα。其圓心 yc,位於 y 軸上,表示如下:
  
  當利用雙重曝光法拍攝全像片時,若物點 O 在同一橢圓上移動,將不會形成干涉條紋;反之,若 O 點在垂直橢圓方向移動時,對於條紋之形成,敏感度最大;此與敏感向量(sensitivity vector)之觀念雷同。若 O 點之條紋序為 N,則其位移在垂直於通過 O 點的橢圓方向上分量,d,可由下式求得
  
  其中 K 為通過 O 點之圓弧值;λ為光源之波長。此圖在設計全像系統時,對同調長度之運用和待測物及參考光反射鏡的擺設,能提供其相關之位置點,以獲致良好的全像干涉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像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