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恆定分離流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nsteady separated flow
作者: 張義鋒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描述運動固體表面之不穩邊界層之非恆定分離流發生過程,比起描述靜止固體表面之穩定邊界層之分離流發生點還要困難。穩定邊界層之分離流發生點在固體表面之剪應力消失時,亦即在固體表面之τw=μ(∂u/∂y)w=0之時。而不穩邊界層之分離流發生於內流內駐點之剪應力消失時,亦即在內流裡u=0及∂u/∂y=0,此一條件又稱之為摩爾-洛特-席爾斯準則(Moore-Rott-Sears criterior)。其物理意義為層流邊界層開始破壞之際而發生之現象。此一現象在二維及三維邊界層均會發生。實驗觀測流體流經楔角、鈍體、細長體,機翼等固體邊界層之非恆定分離流之研究已有位多學者探討過,其結果可參閱相關之邊界層論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恆定分離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