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iú wā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牛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iú wā |
解釋:
動物名。脊椎動物兩生綱無尾目赤蛙科。因其體型大,叫聲大,故稱為「牛蛙」。體長約二十公分,後肢可達二十五公分。體色呈黃綠或紅褐色。上頷有齒,舌後根分叉。居於水濱,春季繁殖。產卵於水中,經五至二十天孵化為蝌蚪,再經一至三年變為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牛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俗名:美國牛蛙。原產於北美洲,為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蛙類。可能因放生或從養殖場逃逸,已有在野外繁殖的個體,現零星分布於台灣北部、東北部、南部、及東南部低海拔地區。陽明山國家公園也可見到。相似種類比較:外形類似虎皮蛙,但體形較大,皮膚也較光滑且體色偏綠色。 |
|
知識 1: 無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牛蛙 | |
中文亞綱名: | 平滑兩生亞綱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無尾目 |
中文科名: | 赤蛙科 |
中文綱名: | 兩生綱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兩棲類 |
拉丁亞綱名: | LISSAMPHIBIA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屬名: | Rana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ANURA |
拉丁科名: | RANIDAE |
拉丁種小名: | catesbeiana |
拉丁綱名: | AMPHIBIA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