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禿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ū ji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禿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ū jiù |
解釋:
動物名。鳥綱鷲鷹目。為一種大型鷲。全身黑灰色,頭部頸部只有稀疏的絨毛,性猛烈。產於蒙古。也稱為「禿鷹」。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禿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禿鷲 |
英文名: | Aegypius monachus |
描述: 體長100至120 cm。全身大致黑褐色。頭部皮膚裸露,有黑色短絨毛。眼暗褐色,蠟膜淺藍紫色,喙長而粗大,淺灰色。頸長但平時內縮,後頭及頸部長有流蘇狀飾羽。腳灰、黃白或粉紅色。未成鳥全身羽色更黑。喙黑色,隨著年齡成長由基部開始逐漸變淡。蠟膜、喙基、眼圈及腳為帶有粉紅色的灰色。 |
|
分布: 分布於蒙古、中亞、東南歐以及伊比利半島。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歷年的紀錄都在西部平原上,包括桃園、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屏東恆春等地。春天過境期間於東北角海岸及台北縣觀音山有數次過境紀錄。 |
|
作者: | 林文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