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伏讀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fú d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ú dú
解釋:
1.拜讀。表示恭敬地閱讀。《孔叢子.雜訓》:「子思在魯,使以書如衛問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書伏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偶得古兵書,伏讀經書,自謂可將十萬。」《歧路燈》第九三回:「伏讀高皇帝刊碑于國子監之門曰:『宋訥為祭酒,教的秀才,後來做官,好生的中用。』」
2.古代凡下級屬員接奉上級來函,表示拜讀的用語。《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伏讀明詔,乃知聖思究盡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憂其末也。」《六部成語註解.吏部》:「伏讀:凡督撫接奉上諭有交辦事件,後來覆奏摺內必敘云:臣伏讀上諭云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伏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