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祭酒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jiǔ
解釋:
1.酹酒祭祀或祭奠。《儀禮.鄉射禮》:「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
2.古代宴饗時,先由尊長者酹酒祭神,故稱為「祭酒」。《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明.許浩《兩湖麈談錄》:「按古禮賓客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謂祭酒,蓋尊重之稱也。」
3.年高德劭、舉足輕重的首腦人物。《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杜少卿是此間詩壇祭酒,昨日因有人說起佳作可觀,所以來請教。」
4.職官名。漢平帝置六經祭酒,秩上卿,後置博士祭酒,為五經博士之首。晉初改置國子祭酒;隋唐以後則置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之主管官,至清末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祭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祭酒是古代國家學術機關的首席官員,據〔史記.孟荀列傳〕載:荀卿嘗三為齊稷下之學的祭酒。祭酒原來是周代鄉飲酒禮中的一個儀式,在進行鄉飲酒禮時,推鄉中德望最高的長者為代表,以酒致祭,因有祭酒之名。戰國時期齊有稷下之學,學者們亦依鄉飲酒禮舉行聚會,並請德望最高的學者來主持儀式,於是擔任祭酒工作便成為一種學術榮譽。
  西漢武帝時,於太學中置五經博士;至平帝時,又設六經祭酒一職,等級相當於上卿,後改稱博士祭酒,為五經博士之首。從此,祭酒便成為國家太學首席教授或校長的官銜。西晉武帝,放太學之外,另設國子學,其首長稱為國子祭酒。南朝宋設聰明觀,主事者稱聰明觀祭酒;齊、梁時期一度改稱國師,陳又改回國子祭酒之稱。北朝的國學首長,也稱國子祭酒。隋唐時代,中央教育行政機關為國子監,設國子監祭酒為長。北宋時期國子監與國學(初為國子學,後名為太學)合而為一,祭酒兼有行政主管與學校校長的雙重身份;元明清仍之。清末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管學大臣的身分亦如祭酒;不久設立學部,以尚書總領全國教育行政,另置總監督掌管大學堂事務;從此遂無祭酒之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祭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