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嗷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áo
解釋:
  1. 狀聲詞:(1) 形容哀號的聲音。
    【例】嗷嗷待哺 (2) 形容嘈雜的聲音。
    【例】百姓歡嗷。(《荀子.彊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áo
解釋:
參見「嗷鴻」、「嗷嗷」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嗷嗷」:

當擬聲詞:

⑴ 形容哀號聲。如:「嗷嗷待哺」。《說文解字.口部》:「嗷,眾口愁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穅,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⑵ 形容嘈雜聲。《新唐書.卷一六八.列傳.柳宗元》:「聖朝寬大,貶黜甚薄,不塞眾人之怒,謗語轉侈,囂囂嗷嗷,漸成怪人。」

2. 「嗷鴻」:

哀鳴之鴻雁。比喻流離失所之難民。《清史稿.卷二三二.列傳.吳兆泰》:「畿輔奇災,嗷鴻遍野,僵仆載塗。」

注音: 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