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喀爾文派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lvinistic Education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喀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與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皆為十六世紀宗教革命的著名領導人,二人皆對教育熱心而積極加以推動。一五三八年,喀爾文於瑞士日內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計畫,其要點為:(1)初等教育以國語實施教學;人人皆需接受讀寫算的教學、宗教的教學、文法的訓練,以便培養初級民政及宗教領導人才;(2)重視文雅科目的教育價值,因為文雅科目的嫻熟,有助於對[聖經]的了解;(3)設立學院(College)以培養教會、政府需要的人才;(4)將宗教課程與人文課程,相互關聯起來;(5)以日內瓦學院為例,其課程內容包括拉丁文、希臘文、希臘文[新約]、邏輯、修辭、宗教讚美詩、詩歌、[聖經]等;(6)重視道德教育;(7)喀爾文於日內瓦建立宗教共和國,使教會與政府結合為一體,教育成為政教合一體制下的社會活動;(8)因為強調人性的墮落,嚴厲的懲罰往往是教育的一種手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喀爾文派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