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孔舌鰨 - 教育百科
單 | |
孔 | |
舌 | |
鰨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單孔舌鰨 |
英文名: | Cynoglossus itinus |
描述: 體長舌形,極側扁;兩眼均位於左側。鼻孔單一。口小,下位,口裂弧形;口角緣近於吻端;成魚上頜向後達下眼後緣之後,小魚則未達前緣;眼側無齒,盲側具細小絨毛狀齒;鋤骨與腭骨無齒。眼側唇緣無觸鬚或穗狀物。鰓膜與峽部分離。眼間隔處具鱗片;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弱櫛鱗,但兩側頭部被圓鱗;眼側具3條側線;側線鱗數68-78。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無胸鰭;腹鰭與臀鰭相連;尾鰭尖形;背鰭軟條數 99-144;臀鰭軟條數 79-87;腹鰭軟條數 4;尾鰭軟條數 8-10;脊椎骨數50-54。幼魚眼側淺褐色具黑斑,成魚具深褐斑。 |
|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南中國海。台灣東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Cynoglossus itinus (Snyder, 1909) |
|
形態: 體長舌型,後端尖銳;兩眼於體左側;口小;體褐色具有深褐斑;體長可達14公分。 |
|
分布: 南日本、南中國海、台灣、菲律賓。 |
|
生態習性: 棲息沙泥質海底的肉食性魚類。 |
|
利用: 供食用。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鰈目(Order Pleuronectiformes) |
|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
|
亞目: 鰈亞目(Suborder Pleuronectoidei) |
|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
|
科: 舌鰨科(Family Cynogloss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單孔舌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