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志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為推展僑教政策而設立的學校;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設置,校址位於臺灣省臺北縣板橋市大觀路,占地十二‧四九公頃,含住宿設備,是國內唯一培育回國僑生接受中等教育的學府。該校採本地生與僑生兼收的政策,以利國內外學生情感的互相交流。由於時代的變遷,在學制及學生來源上屢有更動。民國四十四年創校之初,設初中部、高中部、普通師範科及僑生大學先修班;民國五十一年(1962),兼收大陸來臺學生;五十二年,開始招收本地高中生,設置實驗班;五十六年,增設僑生預備班,授予國小課程;六十七年,增辦邊疆學生預備班;七十一年,辦理國中教育實驗,兼收浮洲地區本地國中生;七十八,成立國語文教育中心,對不諳國語文的僑生,予以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八十一年(1992),停收本地國中生。學校現況,以八十四學年度(1995~1996)為例,全校有教師一百四十一人,學生一千六百餘人,其中僑生(含港澳蒙藏邊疆外籍生)占三百餘人;包括高中十班、國中三班、語文班二班。僑生來源以亞洲地區為主,印尼、緬甸、港澳、泰國等地最多。畢業僑生的出路,包括在臺就業、考入僑大先修班、返回僑居地、上大學、留學、參加職訓等。華僑中學之特色在兼具僑生教育及一般高中教育之雙重任務,對於僑生的適性教學特別重視;除對成績優異的僑生,有轉讀本地班的輔導措施外,並利用夜間實施基本學科的輔導教學。自八十五年起,又進行綜合高中課程實驗,以因應社會需求,嘉惠海內外學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