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位一體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sān wèi yī t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wèi yī tǐ
解釋:
基督教教義中,以為上帝唯一,但有三位格,即聖父、聖子、聖靈;三位無大無小,無先無後,都是一個上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位一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inity
作者: 查時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位一體為基督教基本教義之一,認為上帝只有一個,但包含聖父、聖子與聖靈三個位格,而「聖父」即「上帝」,「聖子」即「耶穌」,「聖靈」即由聖父與聖子所差派,進住人心,感動人心者;此三者又結合於同一「本體」,故得「三位一體」之名稱。在基督教〔聖經〕中的〔新約全書〕,為此教義提供了信仰根據,但此一教義也是經過好幾個世紀的爭論後才逐漸形成的,大致要到西元四世紀末,三位一體教義才大致具備了現今的形式,即每當一個人要成為基督徒時,是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受洗,而其領受祝福時,也是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得到的;而基督徒之稱義成聖,重生得救,悔改歸正的過程中,聖父聖子聖靈是始終參與的,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一而三,三而一均衡的被基督徒所接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位一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