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衛星 - 教育百科
| 大 | |
| 地 | |
| 衛 | |
| 星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Landsat |
| 日期: | 2002年2月 |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1972年美國所發射的一系列地球資源觀測衛星(Earth Resource Observing Satellite),後改名為大地衛星(Land Satellite,簡稱Landsat,以有別於海洋衛星Seasat)最具有代表。此一系列的人造衛星乃科技文明應用非軍事用途之最佳典範。大地衛星所用之掃描儀有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和TM(Thematic Mapper)兩種較為常用,MSS有4個波段,TM有7個波段,每波段均有其特定對象(表1)。大地衛星的TM則有30×30公尺之能力(除了第7波段外),MSS則為80×80公尺。 大地衛星利用物體的特性,以達到觀測物體性質的目的。有些物體在同一光波段影像內,可能具有相似之反射能力,而不易被區分出來,但在另一光波段則很容易被分得出來。譬如軍事設施常用綠油漆粉刷,在可見光波段綠地和此軍事設施均為綠色,可達到偽裝之目的,但當用紅外線之波段來偵測時,則綠地之綠草在此波段具有較高之反射能力,因而呈現在紅外光段影像中,我們可見到綠地較軍事建築物為亮,因而可被區分出來。 目前美國共發射了7顆大地衛星,其中第1、2、3、4號早已損壞,而第6號於1993年9月發射,但因諸多不明因素而失敗。第7號於1999年成功發射,現已提供許多有價值的影像。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地衛星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