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吏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ㄗㄞˋㄓㄥˋㄈㄨˇㄐㄧㄍㄨㄢㄓㄨㄥㄔㄨˇㄌㄧˇㄍㄨㄥㄨˋ˙ㄉㄜㄖㄣˊㄩㄢˊㄖㄨˊ:「ㄍㄨㄢㄌㄧˋ」、「ㄎㄨˋㄌㄧˋ」、「ㄊㄢㄍㄨㄢ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在政府機關中處理公務的人員。
    【例】官吏、酷吏、貪官汙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在政府機關中處理公務的人員。如:「官吏」、「酷吏」、「貪官汙吏」。《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2.姓。如漢代有吏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泛指官員。如:「酷吏」。《說文解字.一部》:「吏,治人者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唐.李白〈兗州任城縣令廳壁記〉:「權豪鋤縱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

2. 特指一般衙役小卒。《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唐.杜甫〈石壕吏〉詩:「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3. 為官、治理。唐.高適〈觀李九少府翥樹宓子賤神祠碑〉詩:「吾友吏茲邑,亦嘗懷宓公。」明.陳耀文《天中記.卷五六.龍》:「凡吏兹土者,皆先備牲醴,往祀河滸,然後敢視政。」

4. 姓。如漢代有吏宗。

注音: 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