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的外在環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vironment Outside School
作者: 黃振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的外在環境係指校園以外的社會環境。學校雖具有獨立的社會組織型態,卻不是孤立的單位。外在的環境與結構環境都會影響學校的組織與措施。它的內在環境需要研究,其外在環境同樣值得探討。
  影響學校的外在環境因素包括:社區的人口變遷,社區的社會階級結構,社區的勞動市場,社區居民的政治、經濟、宗教、教育及社會態度、社區的文化水準及經濟情況等。例如:社區人口的出生率及人口遷移情況,影響學校的數量與班級的增減,並影響學校的組織型態及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學習活動常受到社區階級結構之影響;社區中的人力需求,在種類或數量方面均影響學校的組織及課程內容;社區的文化水準與經濟情況影響就學率與出席率。
  學校內在環境固然重要,外在環境更不可忽視。因為學校本身不能單獨形成自己的目標,更無法避免外在環境的影響。鄉村學校的組織和都市學校的組織不同;農業社會中的學校組織和工業社會中的學校組織不同;貧民區的學校組織和高級住宅區的學校組織也不相同。學校的外在環境不斷塑造學校的社會結構,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的外在環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