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閨帽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rten Abtanz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羅馬尼亞境內薩克遜居民的一種婚禮舞。「Borten」乃指一種花盆式的帽子,為未婚女子所戴,是用紙板覆以黑色天鵝絨製成。垂下的寬絲帶幾達衣服邊緣,絲帶的顏色,各村都不相同。新娘於婚後便不戴這種閨帽。婚禮之夜,來賓中的已婚婦女手牽手,而新娘則頭戴閨帽,由兩位女儐相陪同,來到她們之間;大家形成一個大圓圈來回繞著房間,有時向圓心密集,有時向外擴散;有意無意間,圓圈會打開,當所有的人衝進院裡時,仍然互牽著手。隨即展開一場逗趣的爭奪戰:有一青年男子試圖偷取新娘的閨帽,而新娘的弟兄、親戚,則嚴加防衛。不過,結果自然總是失去閨帽。當女儐相領著新娘進入房內,同時,會鄭重地為新娘戴上新的白帽及面紗,以及銀製鑲有寶石的別針。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閨帽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