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胡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o hú |
解釋:
樂器名,擦弦樂器。高音二胡的簡稱。於西元一九二○年代由司徒夢巖及其學生呂文成創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外形像南胡,琴筒較細。聲音清脆嘹亮,定音比南胡高出四度或五度,也稱為「粵胡」。粵胡的演奏,琴筒夾於兩膝之間,音色較為柔美。現代民族器樂合奏中,皆以高胡名之,多用於獨奏與合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高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胡琴類: 又名粵胡,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在二胡的基礎上將絲弦改為鋼弦而成,改製後並將琴筒夾於兩腿適當的部位演奏,這樣可以減少高胡尖銳與沙音,並且可以使高胡的音色較為甜美。目前使用於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音樂等地方樂種中,也為粵劇、潮劇、客家戲伴奏;另現代國樂團裡使用的高胡主要是擔任高音聲部以演奏旋律樂段為最多。樂器主體由琴筒、琴杆、琴軸、琴弓等部份組成,其型製與架構與二胡同,但琴筒比二胡的琴筒略小一些,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 |
|
資料來源: |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