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符號形式哲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mbol Form Philosoph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人類學及文化哲學甚有研究的德國哲學家卡西爾(Ernst Cassirer, 1874~1945),也是對語言極有研究的學者。他認為人不能逃避自己的成就,不能不接受自己的生活狀況。人尤其不能生活在一個僅有物質的宇宙之中,而必須生活在一個符號的宇宙之內。語言、神話、藝術和宗教,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好像是由不同的絲線編織了一幅符號之網,它們就是人類經驗的糾結之網。人類思想和經驗方面的一切進步,就靠改良和加強這一個經驗之網。
  卡西爾完成了一套完整的「符號形式哲學」系統,以求闡發人類符號背後潛藏的真正作用。他不再把人界定為「理性的動物」,而說是「符號的動物」。也就是說,人在生活中離不開符號的使用,而人有別於其他動物者,最重要的就是有使用符號的能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符號形式哲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