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山茶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shān ch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 chá
解釋:
  1. 植物名。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喬木。原產於中國大陸東北及日本、韓國。葉有柄,互生,長橢圓形,有光澤,先端尖銳,基部鈍形,邊緣細鋸齒狀,葉面呈深綠色。春季開花,花形大,有紅白等色。果實為球形蒴果,果皮頗厚,呈暗褐色。可栽培作觀賞用。
    【例】學校圍牆邊種植了一排山茶,每到春季,嬌豔的花朵便紛紛綻放。 △一捻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山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 chá
解釋:
植物名。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喬木。高約達七公尺,葉有柄,互生,長橢圓形,有光澤,先端尖銳,基部鈍形,細鋸齒緣,葉面深綠色。十一月至翌年四月開花,大而美麗,花瓣基部高度合生,有紅、白等色。蒴果球形,果皮頗厚,暗褐色。也稱為「茶花」、「一捻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