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嗛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qiānqiǎnqiànxi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形]
虛心而不自大。同「謙」。《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陛下嗛讓而弗發也。」
注音:
漢語拼音: xián
解釋:
[動]
1.嘴裡叼著東西。《說文解字.口部》:「嗛,口有所銜也。」《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烏嗛肉蜚其上,狼往乳之。」
2.懷恨。《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清史稿.卷三二二.錢灃傳》:「和坤素惡灃,至是尤深嗛之。」
注音:
漢語拼音: qiǎn
解釋:
[名]
1.猴類頰裡貯放食物的地方。《廣韻.上聲.忝韻》:「嗛,猿藏食處。」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竊取人食,皆知自實其嗛。」
2.參見「嗛嗛」條。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n
解釋:
[形]
稻穀收成不好。通「歉」。《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一穀不升謂之嗛。」晉.范甯.集解:「嗛,不足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