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意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rziehungswilligkeit, Will to Education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意向是教育人類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因為人受教育應該有教育的意願,這樣教育才能成功。教育意向是一種體驗的組合,也是教育的興趣與教育思考的組合,是現象學的教育學或教育學的現象學研究所研究的重要問題。例如「教育意識」的研究就很受到重視,而「教育意識」與「教育意向」也有密切的關係。
  德國文化學派教育家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認為在教育中,教育的意願與教育意向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教育的動力。教師、學校、家庭等都可以表達出他們的教育意願,或提出好的教育意願。此三者(教師、學校、家庭)的教育意願此文化環境、命運、時代精神三者所引起的教育意願強烈。他強調沒有明顯的教育意向,也就沒有實際的教育,又認為既然教育的意義就是使內在性引導出來,那麼屬於內在性的教育意願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於教育意向問題的探討,德國教育人類學家胡希克(Rolf Bernhard Huschke)認為教育人類學所發掘的問題,不只是根據人或兒童的本質,而且也根據教師或兒童的意願,然後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意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