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杜撰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dù zhu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 zhuàn
解釋:
  1. 指毫無事實根據而憑空捏造、虛構。
    【例】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杜撰出來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杜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 zhuàn
解釋:
宋代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所以稱事不合格者為「杜撰」。見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杜撰》。後稱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虛構為「杜撰」。《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胡說,什麼打翁罵婆?這是你杜撰的!何不說打爹罵娘!」《紅樓夢》第七八回:「那寶玉雖不算是個讀書人,然虧他天性聰敏,且素喜好些雜書,他自謂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誤失處,拘較不得許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杜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捏造 相反詞 實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