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拉達克里希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dhakrishnan, Sarvepalli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達克里希南(1888~1975)出生於印度蒂魯達尼(Tiruttani),即現在的安達省(Andhra Pradesh),是哲學家、教育家及政治家。
  拉達克里希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就一直長期從事教學及學術生涯。他先後任教於麥索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ysore)、加爾各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cutta)和牛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Oxford)等校。後來出任安得拉大學(Andhra University)及巴那拉斯印度大學(Banaras Hindu University)的副校長,再轉任德里大學(Delhi University)校長。一九三一年,受英皇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封為爵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就獻身於公共事務。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二年間,擔任印度駐蘇聯的大使,一九五二至一九六二年間,擔任印度副總統,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七年間,擔任虛位的總統職務。
  拉達克里希南為印度教哲學(Hindu philosophy)中吠檀多學派(Vedanta system)的代言人。該學派的理論體系是由印度哲學家香卡拉(Shankara)約在西元第九世紀時創立的。拉達克里希南企圖透過對香卡拉思想的重新詮釋,以讓世人了解印度哲學中的觀念論。他一再強調宗教統一的必要性,並主張應有一種普遍的「精神宗教」(religion of the spirit)。
  他以一位政治家的身分,曾一再地召喚他的同胞,應獻身於一種無階級、無特權階級的社會(a classless and casteless society)而工作。拉達克里希南在一九七五年四月,逝世於馬德拉斯(Madras),享年八十七歲。
  他的論著甚多,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Indian Philosophy, 1923~1927, 含二卷);〔東方宗教和西方思想〕(Eastern Religions and Western Thought, 1939);〔恢復信仰〕(Recovery of Faith, 1955);〔變易世界中的宗教〕(Religion in a Changing World, 1967)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拉達克里希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