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掣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ㄚㄔㄜˇㄖㄨˊ:「ㄔㄜˋㄓㄡˇ」、「ㄔㄜˋㄧˋ」、「ㄔㄜˋㄏㄡˋㄊㄨㄟˇ」。
  2. ㄐㄧˊㄙㄨˋㄦˊㄍㄨㄛˋㄖㄨˊ:「ㄈㄥㄔˊㄉㄧㄢˋㄔ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掣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è
解釋:
  1. 牽引、牽動。
    【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
  2. 疾速而過。
    【例】風馳電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è
解釋:
[動]
1.牽引、牽動。《文選.潘岳.西征賦》:「掣三牽兩。」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2.抽取。《晉書.卷八○.王羲之傳》:「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水滸傳》第五九回:「李俊、張順明晃晃掣出尖刀在手。」
3.疾速飛行。南朝梁.簡文帝〈金錞賦〉:「野曠塵昏,星流電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抽取、生氣、顫抖、抽動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觸擊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瞬間的力量拉扯。
  2. [[動] ] 害怕。
  3. [[動] ] 發抖。
音讀: tshi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