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體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īn tǐ shī |
解釋:
1.詩體名。形成於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特別講求聲律和對偶,為古體詩過渡到唐代近體詩的詩體。史稱「永明體」。隋.杜公瞻《編珠.序》:「皇帝在江都,日好為雜詠及新體詩。」 2.指有別於當代盛行而新創風格的詩體。元.歐陽玄〈羅舜美詩序〉:「江西詩在宋東都時宗黃太史,號江西詩派……。南渡後,楊廷秀好為新體詩,學者亦宗之。雖楊宗少於黃,然詩亦小變。」清.汪由敦〈姚侍御新體詩序〉:「姚侍御先生樂府古今體若干卷,所徴用皆元明以來事實,因自題曰『新體詩』。」 3.五四運動後興起的白話詩,也有人稱為「新體詩」,後多稱為「新詩」、「現代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新體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