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nod of Bishops
作者: 狄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天主教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中,許多與會教長希望,大公會議後,定期召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實現大公會議的決議,並繼續加強世界主教團與其元首間的關係。一九六五年九月十五日,教宗保祿六世(Paul VI)果然採納眾議,正式宣布成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並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頒布會議章程。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召開了第一屆世界主教會議。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依章程規定,乃天主教一個永久性的中央組織,它代表普世教會的全體主教,它只有提供資訊及建議的權責。只在教宗授權條件下,對特定事務可以行使決定權。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目的:(1)一般性的目的是:促進普世主教與教宗間的共融與合作;一切對教會內部生活或對外行動有關的問題與狀況,會議應提供直接而確切的資訊;在教義的基本問題和教會生活的正確方式上,會議應發揮功能使教會內達成共識。(2)特殊目的是:交換資訊;對教會特別的事務表達各地主教的意見。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直屬教宗:會議的召開、與會的人選、會議的主題、會議的主持等均由教宗親做最後決定。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成員,原則上:(1)各地主教團依規定選出之主教代表;(2)聖職修會總會長聯合會所選代表;(3)任職教廷部會首長的全體樞機主教;(4)教宗特任之主教代表。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至今已舉行過十一屆,兩屆為特別會議,前三屆每兩年召開一次,從第四屆起每三年召開一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