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林投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lín tó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 tóu
解釋:
植物名。露兜樹科露兜樹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二丈餘,樹幹基部能長出粗大氣根,氣根入地,就變成具有支持作用的支柱根。葉叢生在枝幹的末梢,長披針形,長約達三公尺,葉緣、葉背及中肋均具尖刺。雄雌異株,聚合果球形,熟時紅黃色,味甜,可食。葉可編製成帽子、籃子等手工藝品,因耐風沙,所以多栽植於濱海地區。也稱為「露兜樹」、「阿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林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â-tâ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植物名。露兜樹科露兜樹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高約二丈,樹幹基部會長出粗大的氣根,氣根入地,就會變成具有支持作用的支柱根。葉子叢生在枝幹的末梢,葉片細長而且尖、帶刺。因為很耐風沙,所以多栽植於濱海地區。材質適合做大廣絃。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林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林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