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柏氏鋸鱗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柏氏鋸鱗魚
英文名: Myripristis botche
描述: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2對頜聯合齒;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29-30,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無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2;胸鰭軟條15;尾鰭深叉形。各鱗片中央為銀粉紅色至淡黃色,周緣則為紅色,體被鱗片之色尤深;鰓裂上緣至胸鰭基部具1條深紅色帶,鰓膜後緣具黑色帶,僅延伸至眼睛下緣的水平線上或略超過;背鰭硬棘部之上半部及臀、尾鰭皆為鮮紅色,背鰭軟條部及臀、尾鰭的領頭鰭條為白色,末端各具黑色斑塊或斑駁,其他各鰭色淡。以前所記載之黑框松毬(Myripristis melanostict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西印度洋、日本、新加勒多尼亞及臺灣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澎湖及小琉球等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