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暗鰭金梭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暗鰭金梭魚
英文名: Sphyraena qenie
描述: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眼前緣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無鰓耙。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20-130。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第二背鰭末端不延長;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略短,末端幾達背鰭起點之下方;尾鰭於幼魚時為深叉形,成魚呈雙凹形。體背部呈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體側具許多延伸至腹部之暗色橫帶,上半部橫帶傾斜,下半部則幾垂直。尾鰭一致為暗色;餘鰭皆為灰黑色。以前所記載之黑鰭金梭魚(S. nigripinni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非洲東南部至墨西哥、巴拿馬,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四周海域亦均有產。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