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吻鸚哥魚 - 教育百科
棕 | |
吻 | |
鸚 | |
哥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棕吻鸚哥魚 |
英文名: | Scarus psittacus |
描述: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IP期僅上齒板具1犬齒,TP期上齒板具2犬齒,下齒板亦有1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2列,上列為4-5鱗;下列為4-6鱗。胸鰭具14軟條。幼期之尾鰭為略圓形,成體則為凹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為紅褐色至灰色,並於體中央部位有一垂直之深色區域;由胸部至尾鰭基部為淡橙紅色;單鰭均為橙褐色帶有淺色之外緣;背鰭之第一鰭膜基部前緣有一深褐色斑點;胸鰭基部上緣具一小黑點。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之鱗片為半綠及半橙色;腹部具1-3條縱紋;尾柄佈有5組綠色斑點及3條綠色條紋於外緣;眼下緣以上之頭部為綠色,頸背部混有黃色,頭部之下半面為淡橙色,吻部為淡紫灰色;由上唇至眼區有一藍色色帶;眼後方有2條綠帶向背側延伸;鰓蓋之後緣部位有一條綠色色帶;下唇有2條藍色短紋;背、臀鰭橙紅色,基部及外緣皆為藍綠色;胸鰭為橙紅色,外緣綠色或藍綠色;尾鰭為橙色,上、下緣為藍色,後緣中央處有一列垂直之藍色斑點。 |
|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南至南非的索德瓦納灣 ,東至夏威夷、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西澳大利亞的鯊魚灣與羅得豪島。台灣東部、南部及各離島均有分布。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