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填書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ián sh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n shū
解釋:
一種書法的體式。用篆體書寫,字間滿密,其畫重疊,多用於圖書印記。元.鄭杓《衍極.卷二.書要篇》:「蓋古文有填書、麒麟、鐘鼎。」元.劉有定.注:「曰填書,周媒氏以仲春之月,判合男女,以書內采之文,魏文帝使韋誕以題芳林苑中樓觀。晉王廙、王隱並好之,隱以為字間滿密,故謂之『填書』。」也稱為「填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填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